職業教育駛入發展快車道。新政策、新風口之下,職教機構如何移除門檻,疏通堵點?如何打破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建立起新的職教體系,實現真正變革?

5月31日,騰訊教育、騰訊云與多鯨聯合舉辦“破與立:新風口下職業教育的發展探索論壇”,邀請雨花石投資創始人尤丹、奈學教育聯合創始人李希沅,ACG國際藝術教育創始人、央視數字藝術專家字文莉,優路教育新職業教學研究院院長張宇晨,青云美職創始人、睿泰科技CEO劉成,騰訊教育職業教育運營總監張莉出席,共探職業教育的變革發展之道。
以投資視角看職教發展 找風口不如造風口

雨花石投資創始人尤丹
雨花石投資創始人尤丹在論壇上從環境、市場、機遇三方面進行了分析。她指出,目前的政策趨勢、人口趨勢和經濟趨勢都對教育工作者釋放出行業利好信號,個人發展需求、產業發展需求、崗位發展需求和技術發展需求的變化也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因。
因此,職教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提高對新職業教育的典型人群、營銷和行為需求變化的關注。如當下中老年人的學習需求就已初露端倪,在參加付費學習的人群中有4%的人年齡在50歲以上,且這個比例還在逐漸提升。
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機遇,尤丹表示,找風口不如造風口。通過對德國職業教育模式的分析,她認為,職教企業要抓住海外華人回流和勞動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帶來的人才紅利,用技術放大勞動者生產力,打造自身專屬核心競爭力、專屬選品和擴科策略、精細化運營模式,才能在新的機遇點來臨時,踩中時間窗口,在職業教育賽道當中跑出來。最后,尤丹還向企業簡單介紹了冥想和心理健康這兩個小而美的職教新領域。
千人千面推薦課程 從銷售驅動到科技、效果驅動

奈學教育聯合創始人李希沅
奈學教育聯合創始人李希沅在直播中對IT職業教育存在的痛點進行了分析,并全面介紹了奈學教育提供的IT職業教育新方案——精準千人千面闖關實戰新模式。
李希沅指出,當前IT職業教育存在轉化率低,產品同質化嚴重、缺少競爭力,線上教學效果難以保證三大痛點。經過兩年思考,奈學教育于今年推出了精準千人千面闖關實戰新模式,在傳統K12獲客售課模式的基礎上,增加了測評系統。通過學員的測試報告,奈學可以快速了解學生的學情,千人千面的推薦課程,有效提高了IT職業教育的轉化率、教學質量。
李希沅表示,以銷售為驅動的傳統發展模式已然跟不上IT職業教育的發展步伐。未來,職業教育企業的發展一定是要靠科技、效果來驅動的。
以終身教育思路培養職業素質和技能 打造國際化人才

ACG國際藝術教育創始人、央視數字藝術專家字文莉
ACG國際藝術教育創始人、央視數字藝術專家字文莉指出,中國職業教育現在面臨著許多來自國際的機遇和挑戰。因此,職業教育企業的發展一定要放眼全球,不能閉門造車。目前,國際優質的職業教育已經從傳統的傳遞職業技能為主,轉變為培養終身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為主,如閱讀、寫作、運算、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誠信、集體責任感等。
她表示,16年以來,ACG始終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的能力、溝通表達和調研的能力為培養核心,按照國際職教行業的標準為60多個專業建設了相應的培訓課程,給藝術設計、市場營銷、文化事業管理等行業培養了大批高質量人才。
字文莉認為,目前國人的精力仍集中于高等教育和學歷教育,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相對較少。因此,職教企業可以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將職業教育融入小學、初中、高中階段,以終生教育為思路做大職業教育的陪伴范圍,讓人們的成長、發展、深造和成就都可以通過職業教育得到實現。
用技術賦能職業技能人才培養 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

優路教育新職業教學研究院院長張宇晨
優路教育新職業教學研究院院長張宇晨指出,在新風口下,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需要在洞悉行業痛點和企業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當前,就業難和招工難現象并存,職業技能培訓難以適應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發展的要求、培訓基礎能力薄弱、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不足是當下職教企業需要解決問題。
因此,職業教育企業要以內容為本,從市場需求層面出發調整教學模式,找準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切入點,以精準的職業技能教育來滿足新舊崗位調整后的差異化需求,解決市場上的就業結構性矛盾。
她表示,在行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教育者還要學會運用大數據、3D影像等新技術去開發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以技術賦能教育,幫助學習者更快速、更高效地完成學習內容。優路教育就在消防項目中,依托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基于消防項目的特性,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實景模型,將平面文字轉化為3D影像,并加入更多故事元素和交互式體驗,讓老師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和生動地展示實際工作的操作方式。
產出具備績效勝任力的人才池 解決人崗匹配問題

青云美職創始人、睿泰科技CEO劉成
青云美職創始人、睿泰科技CEO劉成指出,當下整個社會各行各業人才撮合的交易效率低,院校培養的人和企業就業端的崗位需求并不匹配,企業高效率找到好用的人的核心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職業教育企業應該將行業龍頭企業崗位內訓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前置到學校中,成為全行業的人才培養體系。
青云美職提供的產業學院建設方案,正是基于這個思路形成的。該方案以企業崗位勝任力為主導,構建了基于全真實訓的產教融合型的教學體系和基于績效過程的人才數字檔案體系。通過賦能學校來實現人才供給側的改革,產出一個具備績效勝任力的人才池,解決就業市場的人崗匹配問題。
劉成認為,整個行業應該從構建產教融合性的人才信用評價體系入手,重塑產業的人才結構,并沿著提升人才交易撮合效率這個關鍵點,充分利用3D模擬、三維仿真等可視資源,進行產教融合的價值模型及發展模式的探索。
在圓桌討論環節,六位專家大咖對職業教育企業的創業路徑、運營模式、發展定位等進行了深入探討。騰訊教育職業教育運營總監張莉表示,面向未來,騰訊將繼續以技術優勢助力職業教育企業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和水平,為社會培養更多適應市場需要和發展的高質量人才。